欢迎访问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官网
教学教研 / 教学活动 / 教学教研 / 教师培训

把课堂作为教师展示师德的舞台


去年9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这为培养和塑造好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行为指南。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培育和塑造好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塑造高尚的师德。“人之模范重修道”,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动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塑造良好的师德,必须从“师业、师爱、师能、师风”四个方面着手。师业是塑造师德的出发点,其核心是爱岗敬业。好教师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要有理想信念”。作为教师爱岗敬业的核心是忠诚党的的教育事业。因为教师的事业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首要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牢牢坚守课堂讲坛阵地,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去感染青年学生,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各种奇谈怪论、歪风邪气,不能让各种违法言论在学校蔓延。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这就是师爱。它既表现在爱的细微中,也表现在爱在生死时,换句话说,师爱既表现在日常的教育场合,又表现在关键的生死关头,正是在这种师爱过程中,教育实现了立德树人的功能,只有包含爱的教育才能以心灵浇灌心灵、以生命感动生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传播正能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从而“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师能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培育师德的基石。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知识结构、教学基本功、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四个方面恪守和践行严谨治学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未真正走进社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未完全定型的青年学生,教师应该具备辨别真伪知识、塑造积极向上价值观和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面对多元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既能善于主动消化和吸收有益的文化,又能旗帜鲜明的抵制糟粕和腐朽文化的侵蚀。师风是师德中教师角色、形象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为人师表、行为示范。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就要深深热爱教育事业、满腔热情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国育才。就要依法执教,不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绝不利用课堂随心所欲发泄不满和负面情绪,散布不当言论,损害社会环境和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利用职业之便谋求私利。要做到教书育人、甘当人梯,追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至高境界,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只有做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才能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才能成为党的教育事业的执行者,才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上一篇:
下一篇: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