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进我国中高职衔接
实现中高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问题,而衔接模式的确立又是当中的关键问题。美国,英国等国成功的衔接模式,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及有效的政策支持,为我国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国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推进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高职衔接以课程衔接为主要衔接模式。
- 对口入学模式。以日本为主要代表,通过在高等专门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职衔接,是种典型的以学制为中心的衔接模式。在这种衔接模式中,学生前三年主要集中完成中职教育课程,后两年完成高职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时遵循逻辑体系原则,同时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学生来源除初中毕业生外,还包括职业高中优秀毕业生和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通常采用推荐入学考试选拔等方式。
- 单元衔接模式。以英国为主要代表,实质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中高职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相邻的两个教学单元联系较紧密,保证课程的逻辑顺序,教学单元的设计用于同一培养标准,以避免课程重复及断档,实现学生学习连贯性,提高教学效率。
- 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模式。以美国为主要代表。主要是通过对中职教育课程的改革,来实现其与高中后技术课程的衔接即‘‘2+2’’课程,并鼓励社区学院与高中合作,共同制定衔接方案并进行实用技术课程研发。
- “培训包”模式。以澳大利亚为主要代表,并已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名片。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的体系,是国家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的总和”‘‘培训包’’由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分为不同层级,与资格框架相对应,每个层级的内容与相邻层级间都相互联系。它促进了中高职的衔接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标准化。
(二)共同的本质特征
1. 良好的制度环境。各国都建立了国家资格证书体系,同时对职业教育资格和普通文凭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只重学历教育的现象,为中高职的衔接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2. 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各国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美国更是早在1862年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案,以后每当有问题出现或需对职业教育改革时,都会出台相应的法案对其提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合法性保障。
3. 有效的政策支持。各国对发展职业教育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从各个层面充分保障职业教育。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中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迎合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试点蓬勃开展,先后探索出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本3+4分段培养,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贯通等各种模式,推进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进程。但也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 规模扩张与生源质量的矛盾。随着职业教育生源的快速扩张普遍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
- 课程难度与学生年龄的矛盾。现阶段中职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因此他们入学后普遍感到一些课程的难度较大,超出了学习能力范围。中高职衔接,必然要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更好适应学生实际。
- 长学制与学业灵活选择的矛盾,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毕业生,其价值观,职业观尚不成熟,在选择专业时不具有指向性,专业兴趣爱好或职业倾向意识淡薄,入学初对学校和专业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时间一长,学习热情普遍下降,出现厌学现象。中高职衔接虽然构建了一种新的学制体系,但较长的学制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倦怠。
- 资源共享与院校壁垒之间的矛盾。资源共享是衔接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现实中由于衔接校地理距离造成两校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不便,加之两个主体的体益诉求不同,各有不同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中高职衔接要对课程内容重构,对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开发,尤其是对通用文化基础课程的开发,往往造成大量劳动重复和资源浪费。
- 一体化与层次界限的矛盾。在中高职衔接中,学校都能较好地从一体化培养的角度设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较好地实现同一专业方向的一体化培养。但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模糊了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培养界线,无视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从长远看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思考。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的根本不在于形式,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之间的衔接。这种衔接不应局限在衔接校,而应上升到国家和政府层面,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企业,学校等有关各方共同完成。
- 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规格和层次,统一规划专业布局,形成与地方产业链相对接的专业布局,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内部有机衔接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 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类职业院校同一类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会同行业企业专家,根据行业中各层次的人才规格要求,明确各层次职业院校相对应的技术等级和标准。准确界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与任务。这是职教体系内衔接的必要前提和逻辑起点。
-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统一的适应本地区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设置课程,筛选和组织,做到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各级职业教育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自成体系。通用的公共基础课由教育部统一制定,专业课程可以以区域为单位制定,各级职业院校按标准实施教学,
- 建立和健全专业归类对口招生报考制度,对职教体系内的衔接来说,对口招生是衔接的细带和桥梁。需要改革现行的高职(含应用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制定高职(含应用本科)生源应以对口招收中(高)职毕业生为主的政策和相关措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保证各层次专业教学标准的真正有效实施,推动职教自身体系的形成。总之,同一专业或同一类专业,只要做到各类职业院校之间培养目标层次分明,互相衔接,课程及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衔接,常态化的体系才能形成,学生的学业选择和成长路径才能实现多样化,只有职业教育自身形成上下衔接的体系,普教与职教纵向两轨并行,横向互相沟通的教育体制才能得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将得以提升。
Copyright ©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1002828号┋ 湘教QS6-201205-001271
学校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小塘村79号 邮编:4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