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报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40年,系政府办学,是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中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系统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驻村帮扶优秀后盾单位、国家教育考试优秀考点等荣誉称号。校园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05.5万元。
1.2学生情况。
学生规模:2019年秋季招收全日制学生897人,全日制在校生2636人,毕业生1146人。与上一年度相比:招生规模增加24人,在校生规模缩减434人,毕业生规模缩减132人。
学生结构: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36人,男生占比为56.2%,较2018年小幅下降,女生占比小幅上升;生源地为本市的学生占比为31.3%,较2018年小幅上升,市外学生占比基本持平;农村户口的学生占比为72.6%,较2018年略有提升;建档立卡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占比为0.7%,较2018年略有提升。
巩固率:2017级全日制学生巩固率为92.2%,2018级全日制学生巩固率为96.4%。与上一年度巩固率同期相比略有提升。
1.3教师队伍
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加强卓越教师、校长、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培养,建设了一支能引领我校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的师资队伍。学校平均生师比12.37:1,“双师型”教师比86%,兼职教师比例9%,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221人占专任教师94.8%、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12人占专任教师0.05%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72人占专任教师21.1%,正高职称1个。
授课专任教师 | 聘请校外教师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级 | 初级 | 未定级 | |||||||
合计 | 文化课 | 专业课、实习指导 | 合计 | 文化课 | 专业课、实习指导 | ||||||||
合计 | 其中双师型 | 合计 | 其中双师型 | ||||||||||
2018年 | 235 | 91 | 144 | 123 | 64 | 5 | 59 | 11 | 1 | 72 | 148 | 12 | 3 |
2019年 | 233 | 90 | 143 | 123 | 21 | 2 | 19 | 10 | 1 | 72 | 135 | 10 | 16 |
与去年相比 | -2 | -1 | -1 | 0 | -43 | -3 | -40 | -1 | 0 | 0 | -13 | -2 | 13 |
表1 :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简表
1.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实验实训大楼2栋,实训场地面积2147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21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22万元;实习实训设备总值2492万元,实习实训设备生均值为9457元;实训工位3220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比为1.22,设施设备的项目达标率和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97.2%,设施设备价值达标率88.1%,完好率95.8%。图书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纸质图书14.1万册,生均纸质图书53.5册,电子图书30.2TB,生均电子图书13.7GB,阅览室座位数600个,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图书要求。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创建湖南省卓越中职校为办学目标,秉承“砺志 明德 勤学 精技”的校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通过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广大中职学生成长成才,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7.27%,学生文化基础课普测合格率达80.58%;专业技能我校共有服装设计与工艺、会计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专业, 43名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100%,优秀率67.4%,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会计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的3个项目的优秀率为100%,总体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率100%。2019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名列全省前茅。其中3人次获国家级二等奖,5人次获国家级三等奖,8人次获省级一等奖,11人次获省级二等奖,6人获省级三等奖,市级奖励58人次。
2.2在校体验
学校以“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为办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以“学生体验满意度”为核心,学校每学期进行学生体验满意度测评,通过家长座谈会、学生调查问卷等形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教育质量,完善生活和学习保障设备,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
表2 :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测评统计表
年份 | 理论学习满意度 | 专业课学习满意度 | 实习实训满意度 | 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满意度 | 生活满意度 | 校园安全满意度 | 毕业生满意度 |
2018年 | 96.3% | 98.5% | 93% | 99.4% | 96.7% | 96.2% | 97.3% |
2019年 | 97.6% | 98.6% | 95% | 99.6% | 98.6% | 97% | 98.2% |
2.3资助情况
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等。按照市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摸底,认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规范管理公示原材料,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及电话监督。全年567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56.7万元,4999人次享受国家免学费,金额为599.88万元,另学校资助贫困学生273人,资助金额21.84万元,54人获得2020年毕业生创业补贴,资助金额为8.1万元,4人获得国家中职学生奖学金,奖金为2.4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019年我校有毕业生1265人,到目前为止,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405人,比上年增加11%,有1251名同学走上了就业岗位,就业率98.9%,与2018年持平,我校2019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为88.7%,比2018年增加2.3个百分点,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是:模具制造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就业情况最好,就业率为 100 %,对口就业率100%,其次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率99%,对口就业率100%,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制冷与空调设备维修四个专业就业率99.6%,对口就业率为95.7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98.7%,对口就业率83.8%、电算会计专业就业率79.5%,对口就业率为61.5%。
我校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2150元,较2018届的2070元,增长3.8%,我校毕业生的起薪连续四年持续增长,毕业生的价值不断显现。
2.5职业发展
学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在校时的综合素质培养,我校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适应性强,大部分同学在就业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岗位需要,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赞扬。毕业三年内有过职位晋升的毕业生达57.2%,其中,35.1%的毕业生有过 1次晋升,有 22.1%的毕业生有过 2 次晋升。18. 1%的毕业生从生产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有所提升,我校近三年毕业的学生中,有1.5%的学生在就业企业有过创新举措,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有1.2%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实现了创业。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在卓越校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结合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学校对专业结构进行了持续的调整优化,使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更高,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关联度更高,专业群与专业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专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把关新设专业申报条件,本年度无新增与撤销专业。学校将准确专业定位作为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进一步改造原有传统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新设了智能家居方向。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
建立了名师培养机制、保障机制和动态考核机制,加强名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管理。“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充分重视、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修订了规划。把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将此纳入学校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二是改变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安排好教学计划,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础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三是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学校对3个专业群的课程体系53门课程进行重新建构,修订了1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室多媒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信息化教学课时占总课70%以上,3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优质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时间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级培训,组织老师深入企业调研,鼓励老师外出参加脱产、函授学习、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成效显著。其中参加国培的老师有13位:参加兼职教师特聘岗培训8位;参加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3位;其它项目省级培训23位;承担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提高计划2019国培项目衡阳市中职班主任培训工作,圆满完成142名班主任培训工作。
3.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财务与后勤工作按照要求,建立并规范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积极开辟和培植办学财源的同时,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了各项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是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财务硬件、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搭建了一套先进、安全、稳定的硬件平台,建成了网上缴费系统等一系列财务信息化应用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缴费方式单一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修订《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了财务报帐程序。三是学校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学校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实现了PC端、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数据同步浏览的“三网合一”。对45间教室进行教学信息化设备升级改造,把原来的投影幕布式教学设备全部升级改造为教学触控一体机,所有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了教学诊断与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礼仪塑形、诚信铸魂”的特色德育模式。利用德育课堂、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平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每月一主题,每周一重点,以主题引领活动,用活动渲染主题。举行常规管理教育月系列活动、学雷锋系列活动、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开展征文演讲比赛、朗读者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田径运动会、专业技能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参加市级以上其他比赛活动,获省三等奖1个,市一等奖2个,市二等奖3个,市三等奖5个。
构建志愿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出台《衡阳市职业中专青年志愿者积分制度》,成立雷锋班,发展注册志愿者825人。丰富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设立校园巡逻、卫生监督、义务帮厨、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岗,在校外将志愿服务向社区延伸,定期开展卫生清扫、交通劝导、义务维修、免费缝补、送温暖等活动,今年共计开展志愿服务17次,参与人员达到 400 人次。
3.6党建情况
2019年,学校党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以创建衡阳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以支部“五化”工作为抓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主体责任,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竞技成绩斐然,教师赛课频频获奖,学校党建护航文明校,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办学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放在首位,例如,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与我市白沙洲工业园的富士康开展长期合作,学校与富士康共同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富士康的生产岗位的要求安排教学和实训,学生在富士康顶岗实习时,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学生顶岗实习稳定度高,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100%,连续三年被衡阳富士康评为“最佳校企合作学校”。2019年,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13个,共建专业群3个,共建专业14个,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3个,推广合作成果25项。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加强了对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学生实习实训内容更贴近专业实际,实习实训效果好,学生满意度100%。
2019年合作企业共接受实习学生1077人,企业满意率100%,学生及家长满意率100%。合作企业还指派了78名技术人员兼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除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外,还参与了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和考核。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积极组织牵头和参与集团化办学,牵头组织了衡阳市中职教育集团,参加了湖南农林等8个职业教育集团。2019年度,集团化办学效果更加显著,集团内企业参与专业 建设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学部通过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多次修订完善 2019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训室建设方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将企业文化、管理 制度引入到基地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深度推进校企融合。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除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外,还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前一个月,把即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到实训室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对考核不过关的学生,不予安排顶岗实习,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和严格的技能考核,大大提升了我校顶岗实习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100%。
5.2社会服务
学校培训部,接受衡阳市教育局、人社局的监督与指导,面向社会常年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目前开设的培训项目主要是创业培训(SIYB)、毕业生岗前培训和企业新进员工培训。学校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课程体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9年培训SIYB学员510人,毕业生岗前培训1306人,为富士康、瑞达电源等企业代培员工214人,全年获财政拨付和企业的资金70余万元。
5.3 对口支援
发挥了职业教育窗口作用,与衡南县职专、衡山县职专、衡东县职专、耒阳职专、佛山南海区大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兄弟学校结成帮扶共建关系,较好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软实力建设。培训教师62名,合作开发课程7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3项,对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驻村帮扶常宁市板桥镇先峰村,抓好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调整了帮扶队员,优化队伍,加强教育,增强工作责任心,成为市驻村帮扶优秀后盾单位,所驻村摘帽脱贫。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衡阳市政府执行省教育厅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时足额拨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到位。
经费情况表(万元)
年度 | 财政经常性拨款 | 财政项目建设拨款 | 财政免学费 | 助学金 |
2018年 | 2560.7 | 300 | 704.2 | 67.3 |
2019年 | 3708 | 380 | 599.9 | 56.7 |
6.2 政策措施
学校严格遵守并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定,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学校持续推进民主法制、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重大决策,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 教代会审议,保障了教职工切身权益。2019年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征集提案意见建议30余件。学校对所有提案、建议逐一回复、落实,做到了“案案有着落,件件有交待”。推进了学校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保证了学校科学管理机制的贯彻落实。学校尽心竭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7.特色创新
案例 1 坚持学生个性发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对每年入学的新生,教务科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密切联系,并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让每个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要求、企业岗位需求,再结合每个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理想与追求,帮助学生设计学习规划,学生阶段性的自我总结评定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学校与学生家长共同来督促与管理学生学习规划的落实情况,三方及时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几年的改革实践,学生从入学开始便能够有目的地学习,有计划地努力、有针对性地完善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稳固率及毕业率较前些年明显提高,43名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100%,优秀率67.4%,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会计电算化、电子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的3个项目的优秀率为100%,总体成绩名列前茅;毕业率100%。2019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名列全省前茅。其中3人次获国家级二等奖,5人次获国家级三等奖,8人次获省级一等奖,11人次获省级二等奖,6人获省级三等奖,市级奖励58人次,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荣获省二等奖,2019 年17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升学率达到 100%。
案例 2 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师生能力
1、创新思想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通过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创新途径
(1)以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为师生实践创新平台,为备战各级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学校年初成立了创业师生团队,开展了创业(SIYB)培训,选送3位老师参加7月份的市SIYB创业导师培训。财会专业组建黄炎培模拟专项赛团队,他们结合财会专业企业沙盘赛项的技能要点,对赛项技术和技巧的设计、战术的设计进行了创新。
(2)加大教科研制度内涵建设,创新实训教学内容及技术培养模式。深化教研主题研究,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分解为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将其融入企业实际发生率较高的典型工作任务中。创新教学情境式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校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职业技能教学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学生基本专业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相融合。
(3)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全面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学校以省中职卓越校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机制。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和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大赛奖励方案》,建立健全技能大赛“四化”长效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成立技能大赛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技能大赛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制订每学期大赛活动的总体方案,研究和调整比赛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各专业组具体负责技能大赛项目的确定、参赛人员的组织及项目的实施、学期训练和比赛计划。二是建立科学的大赛考核机制,学校将专业组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教师目标考核内容,将学生技能大赛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个人成绩考核,实现对技能大赛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三是突出“三个覆盖”,即实现技能大赛覆盖每个专业、覆盖每位专业老师、覆盖每名专业学生。除重点落实和市赛、省赛、国赛外,学校每年举办技能文化节,对大赛、非大赛类专业全面开展竞赛活动,做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人人参赛的浓厚氛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课程内容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等形式开展活动。
3、创新效果
2019年全面深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教师创新行动计划预期目标。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 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新创业工作的师生显著增 加。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还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专业成长机制,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利用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的利用假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完善教师在企业挂职、兼职锻炼制度,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离地,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
(2)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4个专业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不一,依旧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足,部分企业只想 用学生而不愿共同培养学生。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并建立规范的校企合作制度。
(3)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实训设备陈旧和老化,实训手段的落后局限于演示和简单的操作,满足不了实训教学要求。学校的教师是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教师很少经历企业的实践和研究,只有固有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习惯,导致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教师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的不一致影响了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