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职业教育印象:一张城市新名片的诞生
天津市职业教育印象:一张城市新名片的诞生
[作者] 秦岭 [来源]人民网[发布时间] 2012-09-07
津沽大地:全国“职业”选手的大擂台
津门,一代迷踪拳宗师霍元甲的故乡。
曾几何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拳坛高手,在这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东海蛟龙。”几番交手,闪展腾挪之间,成就八方英雄,万千豪杰。
在2007年召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教育部和天津市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在天津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迄今,这样的“职业”擂台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每年的大赛都力求在赛项设置、比赛地点选择、国际化交流等方面凸显新视觉、新亮点、新思维,影响深远,声名远播。
大赛的根本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大赛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加强教育与行业的联系,健全教育部门与行业组织的长效协作机制;推进校企一体集团办学,探索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共赢机制。
2008年的津门六月,万木葱茏,百花争艳,海河两岸景色宜人。从渤海湾吹来的风,带着大海特有的激情和浪漫。在这样的日子,我有幸目睹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部分赛事。
这是由莘莘学子担当主角的擂台赛。现场彩旗飘飘,鼓乐阵阵,选手们意气风发,志在必得。一张张青春的、年少的脸上,写满自信。
大赛当年曾创造了几个最: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大赛分高职和中职两个组别进行。竞赛项目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电工电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美容美发、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10个专业类别的24个竞赛项目,参赛选手1862人。高职组有30个省份147支代表队参赛,中职组有37个省市代表队参赛。赛场吸引了成千上万观众和师生,人们的目光随着选手们在机床上、在计算机前、在燃气灶旁、在汽车零件堆儿里、在T型台上的操作、演练、表演与展示,在聚焦,在拓展,在追逐,在寻觅……
这是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战线,只是硝烟和战火在选手们的眼睛里。
这是学子们的一场实实在在的行动,思想的行动,体力的行动。我想起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是的,中国教育需要行动,中国的学生需要行动。
角逐,拼搏,竞争……坚持,抗衡,冲刺……沉稳,淡定,超然……
有了2008年的开始,就有了2009年、2010年、2011、2012年的一个又一个的开始。我之所以说每次开始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因为每次开始都呈现新的起点、新的规格、新的理念。项目一年比一年多,涵盖面一年比一年大,与产业、企业的衔接一年比一年紧密。
实践出真知,经验出灼见。大赛紧密围绕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设置竞赛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第一线急需技能型人力资源。因此,在全国大赛的带动下,各省市、各地县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能比赛,每年参赛学生人数达到400万人以上,专业类别总计近600个,比赛项目达到2100个。“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大赛的普及和深入,全面地检验和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每次大赛期间,众多国家级媒体的记者云集天津,对大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形式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大赛的溢出效应,无法估量。大赛期间,天津的民航、铁路、公交、餐饮、住宿、商场、旅游等方面的服务面空前拓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大,大型企业争相到现场招聘人才,各种展览场面火爆,中外专家高峰论坛异彩纷呈……
让我倍感兴趣的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天津市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像一匹黑马,屡屡先声夺人,力拔头筹。“打擂”选手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先后拿下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这所学校,叫天津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学校。“擂主”们的指导老师,仅40出头,叫徐英杰。
“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在全国大赛上亮剑,这位全国模范教师,曾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冠以“醉心职业教育的青年专家――‘徐琢磨’”,从2007年开始,就未雨绸缪,大胆采取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为目标倒排课程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将并行授课改为串行模块化授课,被学校采纳并成为新型教学模式。2010年,他又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闭环培养模式”,引入多个反馈机制,建立学生电子实训档案,及时管理和追溯,发现实训教学效果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这一改革思路再次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研究新课题,而且为学生们备战全国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徐英杰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技能大赛的高手和IT行业的技术骨干,他们从校园走入津门,从津门走向全国。
2011年12月,我走近了徐英杰。他当时正在学校的器材室“琢磨”。在现场,我看到更多的是实验器材、手工模型和规划设计图纸。这位貌不惊人的明星教师告诉我:“其实,我们干的活,都很普通,一切,得让社会去评价。”
是的,社会才是真正的试金石。那年,我有个老同事专门领着儿子观摩了大赛。他儿子在南开大学就读,论专业,本与职业教育无关。老同事告诉我:“同样的大学生,我得让儿子看懂,弄通,未来的就业与竞争,靠的是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职教从传统、陈旧的世俗与俗世中拨云见日,赢得了职教自身的尊严。曾几何时,“职教生矮人一等”、“职教是普教的剩饭”的陈腐观点广为蔓延,在学生、家长、教师心头蒙上了浓厚的阴影,致使不少职业院校在生源方面频频告急。而今,短短数年,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成为香饽饽。广大职教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青春的价值,也用自己的成果向社会展示:职业教育的学生并不“低人一头”,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是“人才”。2012年春节,我回甘肃老家过年,惊讶地获知这里不仅也有选手跨越千山万水到天津参加过大赛,而且多名选手赛后即被上海、北京、广州的多家用人单位你争我抢,最终高价“劫”走。
活生生的现实,促成了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011年底,我采访了一位参加过职业大赛的天津籍选手,这位如今已经是滨海新区一家私企中层管理的白领自豪地告诉我:“我们要让全社会看懂我们,我们职教生是大才、通才、全才……”
我相信,这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职教生的心声,这话体现了职教生的尊严和情感。
这使我想起美国学者赫钦斯在《教育中的冲突》里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而家长朋友是这样说的:“天津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学会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学习。这样的人才,谁不乐意要呢?”
真是一语中的。这个“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来说,既是教育的硬处,也是软肋。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新型的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将通过大赛形式在全社会生根发芽、逐渐成长,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位专家指出,天津作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举办地,已成为中国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引领的策源地。
――策源。读懂这两字,就读懂了天津职业教育的全部意义 海河教育园:中国职业教育的“盆景”
早春二月,我从西部返津,在飞机上鸟瞰海河中游,一个巨大的盆景宛如一张青春少女的脸,妩媚,精致,灿烂。
蓝天下,大地上,二目相对,我自怦然心动。
――海河教育园,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大手笔,已经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载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展示平台。
“这些年的天津一改往日的面貌,变靓了,像一个大花园。”这是中外游客对天津城市建设的由衷感叹。海河教育园在大花园里,如画龙之点睛,如锦上之添花,如花团之锦簇。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高规格的建设标准,决定了她的品位与形象。
我曾四次涉足海河教育园。前几次乘车,最后一次,我改骑自行车。我不习惯走马观花,我喜欢让自行车的两个自由旋转的轮子,以徜徉的姿态靠近她的世界。出外环线,上天津大道,即踏上这个被誉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双城”间的“黄金走廊”地带。据工作人员介绍,海河教育园区规划总占地37平方公里,办学规模20万人。一期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首批进驻院校包括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海运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以及整合后的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和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2所中职学校。
在空间上,海河教育园区呈现出“一廊两翼”的布局结构。“一廊”指结合城市生态走廊规划的中央生态绿廊。该绿廊对接城市绿带,南北贯穿海河教育园区中部。规划建设的全国大运会和东亚运动会的3个体育场馆位于绿化长廊的一端。“两翼”是指东西两侧的学校、居住区及配套建设区,规划总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东翼”规划除了职业院校外,还包括南开大学新校区;“西翼”规划除了职业院校外,还包括天津大学新校区。
让我目不暇接的,是那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名校精华的院校建筑风格,是各院校在布局、规划、设计上结合本行业背景、文化传承所呈现出来的迥异和审美,是那种“近代元素、现代本质”的基调,是天津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另类呈现……
让我流连忘返的,是院校之间,建筑之间,那一条条开阔纵横的大道,一排排婀娜多姿的行道树,一片片野趣横生的湿地,一弯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一抹抹寒烟如梦的景观林,一处处错落有致的奇山异石,一个个曲径通幽的八角亭……
让我遐思飞远的,是我自己的审美和情感:园林风光、大气洋气、稳重朴素、富有内涵。
当我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筑群里,感受到浪漫的德式风情,当我从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建筑的造型、色彩里,触摸到了船舶、海洋、浪花的元素,我在想,此刻,我是在哪里?
当然是在中国,在天津,在海河之畔。
海河教育园每年走出20万“金蓝领”。这里已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窗口,成为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职业教育基地。
一个品牌、一张名片的含金量,取决于她到底“含”了多少。让海河教育园在全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战略上璀璨夺目的还有6个“国字号”重大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国家西部民族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质量测评中心、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博物馆。
前段时间,几位来自江南的作家、画家、诗人、音乐家来津门与我一晤,听了相声,吃了狗不理,看了京剧,我特意领他们参观了海河教育园。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大盘子里,海河教育园像什么?
一串串答案,仿佛是冒出来的:
作家说,像现代工业社会的矿井……
诗人说,像孩子就业的催化剂……
音乐家说,像时代的和弦……
画家说,像大自然的调色板……
我欣赏艺术家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判断与推论,无不以社会为背景。
观得,听得,看得,干得,闯得。海河教育园刚刚闪亮登场,就亮点频闪,就呈现了中国风采,中国气质,中国姿态。2011年度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会场,就在海河教育园。
海河教育园巨大的载体和辐射功能,使第四届大赛相对往届除了在主旨、形式上的继承,更多的是在理念、内容、主题层面上的创新、补充和丰富。大赛借助教育园的大窗口,以更为宏大的规模、更为丰富的内容,从多个角度集中展示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成果。大赛期间,举行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同期还举办了第九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暨职业教育创新教材展览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职业教育综合性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焕发的新面貌、取得的新成就。在海河教育园内,“人与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深层次共享得以实现。
海河教育园记录、铭刻、链接了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性的重大瞬间。
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海河教育园召开,这是新中国职业教育的首次科研盛会。就在这37平方公里的“盆景”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历史经验,全面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推动科学研究更好地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同时召开的中高职协调发展座谈会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立交桥”进行了深入研讨。
海河教育园,拉动、带动、促动了环渤海的众多园中之园。
津南区的海河科技园近水楼台,捷足先得。位于津南区咸水沽镇东南部的海河科技园,紧紧“咬住”毗邻海河教育园的优势不放,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全方位和7所院校专业进行对接,以电子元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展示为产业发展主线,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销售和展示基地,建设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基地,构建天津电子元器件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随着引进的一大批光电领域的智能化产业集团入驻园区,青年学子们获得了实习、实战的良好条件。另外,科技园区还建有180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孵化器,吸纳海河教育园区师生的科研成果在此率先落地并逐步实现产业化。该园区还兴建了大批创意工厂,满足高职院校师生前来开展创业。海河科技园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将依托海河教育园区的影响力,形成高职、高教、高研发展平台,大力引进科研院所、创意产业,扩大产学研联合,培育科技孵化器,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健全柔性引进人才机制,形成人才高地、智力高地。
我想起英国学者欧文在《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说过的一段话:“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从海河教育园走出来的职教生,有个性,有禀赋,有对社会特殊的敏感、敏锐和敏捷。有一组数字,随着海河教育园区的增容、扩容,天津职业院校的整体“蛋糕”空前变大、变强。截至2011年,我市已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26所,在校生14.5万人,约占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119所,在校生近20万人,占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近50%。有46个校内实训基地、35所职业院校被列入天津市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93个企事业单位为天津市职业院校首批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在省部级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已占7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市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2012年新年伊始,位于海河教育园内的一家酒店,来自天津某大学和职业院校的几位教授、专家还有我,与几位刚刚毕业的职教生在争论:
“必须用现代理念,重新审视设计。”
“要用前瞻目光,对全国同类网站进行广泛的调查与研究。”
“后台技术,要顾及吸纳全国高等院校师生介入的程度。”
“必须坚持一流的标准,要干,就要干出特色。”
我们这是在为一个以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的诞生而争论。面对一次即将到来的分娩,各路“神仙”充分发挥了智慧和聪明。网站最终呱呱坠地了。她的诞生地,是海河教育园区,她的 “助产士”们,是几位刚刚毕业于天津某职业院校的学生。
海河教育园,中国职业教育的t望塔。从这里,登高远眺,一眼望去,中国职业教育最美的景致,尽收眼底。
海河教育园这个盆景,有山,有水,有风光。
Copyright ©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湘ICP备2021002828号┋ 湘教QS6-201205-001271
学校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小塘村79号 邮编:4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