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 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机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下企业、结对子、促教改、搞科研”六项举措,努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双师主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适应学校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一、建设背景
培养“名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为高标准完成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学校通过建立“引进,培训,激励,管理”四大机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下企业、结对子、促教改、搞科研”六项举措,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打造师资队伍,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发展,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技术服务和咨询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专业建设和开发能力、项目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四支教师队伍。以校企共同培养为途径,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适应学校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
三、实施过程
(一)健全领导机构,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张淑芝亲任组长,教务科科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健全培训措施,提升教师素质
1.请进来,固理念,奠基础。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采用现场传授,现身说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家接受起来会更加迅速,更容易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学校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特聘请一些教育名人,行业专家,名师来我校进行“现场培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当面指导,从而提升大家的整体水平。
神州数码工程师在我校进行师资培训
富士康集团工程师在我校进行师资培训
2.下企业,强技能,提素质。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证实,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我校十分重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培养环节,制定出台了《衡阳市职业中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组织实施“1+1工程”。即每名专业教师每年深入企业锻炼学习不少于一个月。教师到企业学习的目的是以实践为基础,理论为指导,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了解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要求,克服只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而不能掌握最新的先进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足,很好地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使专业教师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到企业深入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提高动手能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结对子,传帮带,共提升。为提升学校专业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优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将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子培训工作。“师徒”双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并有严格的考核验收标准,确保带“徒弟”成效。目前,已有27位教师结成了对子,在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种师徒结对子的培养学习形式,我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19人,骨干教师27人,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法创新、教学研究、经验推广等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在当地行业领域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