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19年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前集训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9年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体)局、有关高等学校:
2018年,我省首次统一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赛前集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幅提升了我省参加国赛的成绩。2019年,我省继续统一组织参加国赛赛前集训。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2019年国赛赛前集训工作由我厅统筹,职成处组织,省教科院职成所协调指导,集训承办学校具体实施,参训学校积极参与,并由我厅派出专家组对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专家组名单及分工详见附件3)。
二、集训时间
201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省赛)在3月14-15日举行的12个赛项,在比赛结束后立即开始组织集训,其它赛项于3月1日前开始组织集训,所有赛项集训至参加国赛截止,在集训承办学校集中集训时间不少于30天。
三、集训承办学校确定办法
此次国赛赛前集训承办学校原则上由省赛赛点学校担任。如拟定集训承办学校存在特殊情况,不适合担任集训承办学校,由学校于2月28日前向我厅提出申请,经研究同意后,再由我厅遴选确定集训承办学校。
四、集训队伍确定办法
由我厅参照往年国赛各赛项报名参赛指标提出2019年国赛报名参赛预计数,然后按照预计数多2个以上名额来确定各赛项集训队伍数。具体办法为:
1.按照省赛成绩排名先后,依次确定集训队伍。考虑国赛制度中,团体赛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参赛队不超过1支,个人赛同一学校相同项目报名人数不超过2人的要求,如同一学校相同项目,团体赛符合参加集训队伍数超过1支,个人赛符合参加集训人数超过2人时,则由该学校自主遴选确定1支队伍或2名选手参加集训,空出集训名额由后序学校依次递补。已完成省赛的各赛项成绩排名情况请登录(http://zcc.hnedu.cn)查询。
2.2017年、2018年在国赛赛项获得了一等奖前2名的学校可增派1队(或1名)选手参加该赛项的集训。
3.2019年没有国赛的省赛赛项前3名选手可进入第二阶段省赛相关国赛赛项的集训选拔(详见附件1表二)。
五、集训方式及参加国赛选手选拔办法
1.各集训承办学校要在省派专家指导下与各参训学校共同商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训方案(方案模板见附件2),确保集训和选拔选手工作取得实效,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集训方案进行审核。集训承办学校和参训学校要严格执行审核确定的集训方案,因特殊情况,集训过程中要对方案进行调整,需由集训学校征得大多数参训学校同意,并报省教育厅职成处研究同意。
2.由集训承办学校组织评委专家在省派督导专家的指导下对集训情况和成效进行不少于三次的综合考核,并按照综合考核成绩确定国赛参赛选手。
3.为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国赛,同时提升指导老师组赛组训水平,鼓励各参训学校的指导老师参加综合考核的评判,但指导老师的评判成绩不计入参训选手的综合考核成绩,仅作为评委专家评判选手综合考核成绩的参考依据。
六、有关要求
此次集训工作牵涉面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要圆满完成任务、取得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全心全意、同心同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集训承办学校
1.强化责任意识。集训承办学校要高度重视,成立以校级领导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集训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担负起集训各项工作的领导责任。
2.强化大局意识。集训承办学校要破除本位主义,从为我省选准训强选手参加国赛出发,对所有参训师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毫无保留地集训每一支参训队伍,使每一位参训的师生都受教育、有提升;要公平公正组织集训考核,严防徇私舞弊,每次考核前要报请相应省派督导专家同意,并主动接受督导。
3.强化组织实施。集训承办学校负责聘请专家对集训进行指导,聘请专家组织综合考核。原则上要按照国赛赛项方案中要求的比赛设施设备提供集训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型号不匹配、数量不足的,要积极采购或租借,如确实存在困难,应积极向上级相关单位(部门)汇报,争取最大的支持。要聘请权威性高、指导能力强的国赛评委或知名专家对集训进行培训指导,要安排赛项相应专业最强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集训总指导教师,全程参与集训,领队参加国赛,还可以安排参训学校带队指导老师轮流培训指导。
4.强化统筹协调。集训承办学校要本着务实、经济、合理、高效,有利于提升我省竞赛成绩和水平的原则,制定集训工作方案。集训工作方案要合理安排集训时间,按日细化集训内容和计划,前期应加强技巧、熟练、应变能力训练,逐项强化技能训练过关,后期应加大实战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采用项目化综合训练,做到日日有收获。要严格执行集训工作方案,确保人员、时间、训练任务落到实处。要仔细研读竞赛规程,积极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赛赛项说明会,及时了解国赛赛项相关政策、规则和要求,并第一时间向所有参训师生传达解读。
5.强化安全意识。集训承办学校要加强对参训师生的安全教育,把对参训师生的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的范畴,确保集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原则上在学校内部安排集训师生食宿。
(二)参训学校
1.加强教育和管理。参训学校要教育参训师生遵守好集训承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参训师生的安全。要统筹安排好参训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参训学校在集训期间必须保证有1名指导教师全程参与集训工作。
2.加强全程管理。参训学校要充分信任集训承办学校,但不能做“甩手掌柜”,要主动与集训承办学校联系,对集训过程进行跟踪,积极应对集训中存在的问题,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向集训承办学校和省派专家组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确保参训质量。
3.加强条件保障。参训学校要为参训师生提供经费和条件保障,参照学生实习相关规定,为集训学生购买保险;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计算参训指导老师集训期间的工作量,并给予津补贴;承担各自单位参训师生食宿、差旅费用以及合理的集训耗材分摊费用。
(三)省派专家组
1.注重关键节点。省派专家要合理安排手中工作,积极督促指导各承办校做好集训选拔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制定集训工作方案、审核集训考核方案、召开集训工作协调会、遴选培训考核专家、组织集训考核等重要事项时,一定要全程参与、发挥作用。
2.注重公平公正。要督导合理安排集训场地、设备设施,确保所有参训师生一视同仁;要全程参与集训考核,确保考核做到公平公正。
3.注重化解矛盾。督促指导集训承办学校和参训学校严格按照集训工作方案、集训考核方案组织参加集训;在双方对集训工作方案或集训考核方案存在分歧时,要积极化解矛盾,拿出合理解决方案,既要督促指导集训承办学校积极采纳参训学校的合理诉求,也要教育参训学校合理提出诉求,对参训学校无故不参加集训或有意影响集训的行为提出批评指正;在督导过程中,发现情节严重,难以处置的事宜,要及时向省教育厅职成处反馈。
4.注重总结提升。集训过程中,要收集考核成绩、现场照片、视频音频等相关资料,并报省教科院职成所。集训工作结束后,各专家成员要对集训工作进行小结,总结集训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出来年组织集训工作的意见建议。
七、其它
1.各集训承办学校于2月28日前将集训工作方案WORD版和扫描盖章的PDF版发送至邮箱:382245616@QQ.com。
2.聘请专家的培训费由集训承办学校承担,集训承办学校原则上不得收取培训费,部分需长时间聘请国内顶级专家致使培训费用过高的赛项,可与各参训学校协商分摊;各参训学校承担各自单位参训师生食宿、差旅费用以及合理的集训耗材分摊费用;省教育厅将按照每个赛项2万元的标准给予集训承办学校补助。
3.我厅将对集训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集训组织情况和国赛成绩,对优秀的集训承办学校和集训总指导教师予以表彰,授予优秀集训承办学校“湖南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集训基地”称号,授予优秀集训总指导教师“湖南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称号。
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职成处:刘彦奇,联系电话:0731-84714897, 18900770199;
省教科院职成所:周洪波,联系电话:0731-85182386,18974917160,邮箱:382245616@QQ.com。
附件:1.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定集训承办学校及赛前集训队伍数情况表
2.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工作方案(模板)
3.省派专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安排表
湖南省教育厅
2019年1月 9日
附件2
201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集训工作方案
(模 板)
集训点
赛项:1.
2.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人员组成:分管副院长(组长);教务处(实训处)、办公室、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主要负责人(成员)
主要职责:领导责任、统筹规划、制度经费保障等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人员组成:教务处(实训处)处长(主任);教务处(实训处)、办公室、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人员(成员)
主要职责:组织、管理、联络、协调等
(说明:明确具体的负责人、成员、职责、联系人及电话。)
二、集训安排
(一)集训选拔考核方式
(二)训练计划(含集训目标、训练课程、内容、时间、地点安排等)
(三)授课专家
(四)设施设备(含技术支持)
(五)后勤保障(含食宿安排)
(六)考核选拔
(说明:分赛项列表,集训选手凭身份证、学生证(或学籍证明)报到;参训选手和指导教师都安排在集训学校内;集训场地和设备(含材料)准备尽量符合国赛要求,配备足够的工位,满足所有参训选手的训练需求;训练计划要安排国赛相关专家对所有参训师生进行指导培训;集训选拔考核方式要明确是先考核选拔国赛选手再进行集训,还是集训期间分阶段3次考核最后以考核总成绩来选拔国赛选手。)
三、其他
(一)保障措施
(二)应急预案(安全、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停水停电等)
(三)联络方式
学校详细地址(含乘车路线、交通线路图、主要场地分布图等)